政策法规 |
赴美生子宝宝教育方式有哪些
赴美生子宝宝教育方式有哪些.在妈妈们心中,宝宝的吃饭问题往往是头等大事。可是当宝宝还小的时候,尤其是0-6个月的宝宝,往往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。有些妈妈总是觉得宝宝没吃饱,孩子一哭就以为是饿了。还有一些妈妈为孩子吃得多、吃得胖、长得快而“自豪”,其实孩子太胖或发育过快,同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麻烦。
也许很多妈妈要奇怪,一直以来都只听说担心宝宝吃不饱,原来吃多了也不行?那先为大家说一说过度喂养的危害吧。
过度喂养会加重宝宝消化器官的工作
过度喂养易脑疲劳
为消化过多的食物,消化道必然扩张,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,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,所以吃得越多,胃肠需要血液越多,脑供血越少,对大脑危害越大。
过度喂养还会促进宝宝大脑早衰
研究发现,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,易致肥胖症,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,智力偏低。
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儿童肥胖(5~6岁)的危险性
而今对“儿童期肥胖对成人慢性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、癌症)的影响”课题的深入研究表明,婴儿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,这种肥胖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。
如何区分宝宝哭是不是因为饿了?
有很多妈妈分不清宝宝哭是什么原因,以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要吃奶,其实宝宝也可能因为尿布湿了、需要爱抚、困了或不舒服而哭。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,不能一哭就喂,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。
宝宝的哭泣主要分为三种情况,分别表达三类不同的含义:生理上的需要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号。不同情况宝宝的哭声是不一样的,仔细观察就能读懂宝宝的哭泣。
生理需要是小宝宝最常见的哭泣原因:
我饿了:这时的哭声很洪亮,而且哭的时候头来回转动,小嘴一碰到东西就会有吸吮的动作。
我热了or冷了:宝宝感觉热的时候,往往会哭得满脸通红,头上身上都湿乎乎的;宝宝感觉冷的时候,哭声会相对低弱些,手脚冰凉、身体蜷缩,甚至脸色苍白。
我睡得不好:这种哭闹可能是睡姿不舒服、做梦、睡眠习惯不好或睡眠环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,需要及时给宝宝安慰,比如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,或者轻轻拍一拍宝宝。
在排除生理因素后,如果小宝宝还哭,可能就属于心理方面的需要了:
我要撒娇:当宝宝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时,就会发出声调比较高的哭声,但一般不会流眼泪。
我生气了:如果撒娇没能引起父母的注意,或者有什么事情让宝宝感到愤怒,此时的哭声与撒娇时相比,声音更高,甚至有些尖厉刺耳。
我很难过:宝宝感到难过的时候,哭泣的声音听起来也是比较低沉的,有点像呜咽声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生病不舒服的哭泣:
如果小宝宝生病了,因为感觉很不舒适,哭声会比平时尖锐,往往还哭个不停或者是一阵阵地哭闹。同时,宝宝还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、脸色不好,有时还会带肢体动作,比如握拳、蹬腿、抓挠某个部位等等。
我肚子不舒服:常见的疾病中,急腹症和肠叠套的哭闹比较典型,是一阵阵的大声嚎哭,宝宝表现得十分不安、脸色苍白、出汗。
我发烧了:如果是因为发烧引起的哭闹,宝宝也会显得烦躁不安、面红耳赤,用手摸宝宝的额头或身上会感觉发烫。
我耳朵不舒服:如果宝宝一边哭一边用手去抓某一部位,很可能是那个部位存在病症。比如用手抓耳朵,可能是中耳炎、外耳道异物等;用手抓鼻子,可能是鼻子不通气或者鼻子里有异物。
婴儿吃奶量标准
新生儿胃容量与喂奶量相关,而胃容量与宝宝体重也有关。何谓胃容量,通俗来说,就是胃的大小,能够承受多少食物。一般情况下,一位新生儿奶量以30—60毫升为佳,一日需要哺乳6—8次。当然,随着消化能力的完善,需逐渐增加奶量。
3个月以后,新生儿胃容量明显增长,约为100ml,建议每次可以喂食90—120毫升奶,但喂的次数要相应减少。宝宝除了要喝奶,还需要喝水,两次哺乳的间隔可以喂一次,每天喂水量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到正常哺乳。
五招教你判断宝宝吃得饱不饱
说到这里有些妈妈还是有些担心,母乳喂养不可能每次都做到那么精确,小宝宝又不会说话这该怎么办?其实只要你能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要宝宝吃得饱不饱是有迹可循的。
看宝宝体重&身高增长速度
0-3个月的宝宝,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,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,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。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.5千克,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,需添加奶粉,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,需医生指导。如果体重增长过快,就说明你可能喂多啦。
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
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,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,这表示他已吃够了。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,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,且体重增长慢,则表明没有吃饱。
看宝宝的大小便
一般而言,宝宝每天尿湿(湿透)6块以上尿布,说明母乳的量6足够,宝宝吃饱了。
看宝宝的肤色
看宝宝的肤色是否健康、皮肤和肌肉是否有弹性,如果一切正常,那就说明宝宝吃的很饱且很好!
从宝宝下咽的声音判断
宝宝平均每吸吮2-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,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。
7大措施避免宝宝肥胖
其实妈妈们要及时纠正过度喂养的行为,重点是知道宝宝该吃多少,吃了多少,从而保证宝宝合理的进食量。
1.按需喂哺转为按时喂哺
对于新生婴儿来说,按需喂哺是比较科学的喂养方式。而等到宝宝3~4个月大以后,母乳喂养的宝宝会逐渐自觉地做到按时吃奶,间隔时间一般为3~4小时。人工喂养的妈妈也应掌握婴儿一天的配方奶的需要量,一般总量在900~1000ml。
妈妈需要使用刻度精准的奶瓶、水杯等喂哺道具,做到喂奶、喂水数量心中有数;也避免了孩子一哭不加分析就毫无节制地喂奶,从而喂出一个肥胖儿来。
2.辅食不可过早添加
三四个月的婴儿还不该添加泥糊状食物--米粉、蛋黄、粥等食物。这是因为一方面婴儿消化系统还不能消化这些食物,在缺乏淀粉酶时,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可能在肠道发酵产酸,刺激肠道而造成腹泻;另一方面就算是孩子消化道能接受这类食物,过多能量的摄入最终会导致肥胖。
6~12个月可以每天保证600~800mL的奶量,继续母乳喂养,逐渐给宝宝补充一些非乳类食品,首先添加谷类食物(如婴儿营养米粉)。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(如米糊、菜泥、果泥、蛋黄泥、鱼泥等);
7~9月龄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(如烂面、碎菜、全蛋、肉末);
10~12月龄时,大多数宝宝可逐渐转为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。
每天应安排有水果。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、不放盐、不加调味品,食用油也要控制少量摄入。
3.辅食喂哺定时定量
随着宝宝长大,他能吃的食物种类不断增加,一些家长就怕宝宝挨饿,也不时地往小嘴里面塞些食物。其实,这样零零星星地吃东西,会使胃肠道超负荷工作,引起胃肠功能紊乱。因此,在幼儿期家长应该对宝宝的饮食进行定时和定量,两顿正餐之间一般保持4个小时左右,中间可加一顿点心。
最好的方法是,妈妈为宝宝选择有刻度的安全喂食碗,轻松掌握宝宝每次的进食量,并根据宝宝的需要随时调整,逐步帮助培养宝宝定量和适量的规律用餐习惯。
4.自做辅食新鲜安全又营养
从小养成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挑食、偏食,爱吃方便食品和零食,喜欢外出就餐等会造成孩子热量摄入过多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。
妈妈可以充分利用研磨碗等辅助工具,自己在家为宝宝做辅食。自做辅食能够保证原材料的新鲜,越是新鲜的食物营养素保持得就越好。
5.制定固定的就餐时刻表
点心和正餐对于满足幼儿生长需求同等重要。制定一个固定的就餐时刻表,包括早餐、早点、午餐、午点、晚餐和晚点,让孩子知道一天每隔2-3小时就会有食物供应,以确保他们不会挨饿。避免在固定的2餐间发放食物。如果孩子有一餐没吃,他/她只能等到几小时后才会得到下一餐。
6.营造轻松的就餐氛围
就餐时应避免分散注意力。吃饭时关掉电视,也不允许宝宝边玩边吃。有的妈妈用玩具、电视做为孩子吃饭的奖励,导致宝宝为了有机会玩乐而暴饮暴食。
妈妈还可以根据宝宝年龄利用吸盘碗、易握学食碗的帮助,让孩子自己进食。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如水果、蔬菜等,做成适合孩子抓握的片状、条状、块状,以及其他可爱有趣的形状,引导孩子一手握碗的手柄,一手自主进食。
7.不要将食物作为奖惩的道具
切忌用甜点进行哄骗和引诱,或扣押甜点以示惩罚。不要将食物用作一种慰藉,这可能造成孩子将食物当成安慰物,万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就用吃东西来安慰自己。
马上就要过年了,在这里也要提醒妈妈们,不可以因为过节而过度放纵宝宝,避免暴饮暴食带来的消化不畅问题哦~总之,妈妈们要学会读懂宝宝的需求,科学喂养,才能养出一个健健康康的宝贝。
也许很多妈妈要奇怪,一直以来都只听说担心宝宝吃不饱,原来吃多了也不行?那先为大家说一说过度喂养的危害吧。
过度喂养会加重宝宝消化器官的工作
过度喂养易脑疲劳
为消化过多的食物,消化道必然扩张,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,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,所以吃得越多,胃肠需要血液越多,脑供血越少,对大脑危害越大。
过度喂养还会促进宝宝大脑早衰
研究发现,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,易致肥胖症,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,智力偏低。
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儿童肥胖(5~6岁)的危险性
而今对“儿童期肥胖对成人慢性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、癌症)的影响”课题的深入研究表明,婴儿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,这种肥胖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。
如何区分宝宝哭是不是因为饿了?
有很多妈妈分不清宝宝哭是什么原因,以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要吃奶,其实宝宝也可能因为尿布湿了、需要爱抚、困了或不舒服而哭。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,不能一哭就喂,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。
宝宝的哭泣主要分为三种情况,分别表达三类不同的含义:生理上的需要、心理上的需要以及生病的信号。不同情况宝宝的哭声是不一样的,仔细观察就能读懂宝宝的哭泣。
生理需要是小宝宝最常见的哭泣原因:
我饿了:这时的哭声很洪亮,而且哭的时候头来回转动,小嘴一碰到东西就会有吸吮的动作。
我热了or冷了:宝宝感觉热的时候,往往会哭得满脸通红,头上身上都湿乎乎的;宝宝感觉冷的时候,哭声会相对低弱些,手脚冰凉、身体蜷缩,甚至脸色苍白。
我睡得不好:这种哭闹可能是睡姿不舒服、做梦、睡眠习惯不好或睡眠环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的,需要及时给宝宝安慰,比如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,或者轻轻拍一拍宝宝。
在排除生理因素后,如果小宝宝还哭,可能就属于心理方面的需要了:
我要撒娇:当宝宝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时,就会发出声调比较高的哭声,但一般不会流眼泪。
我生气了:如果撒娇没能引起父母的注意,或者有什么事情让宝宝感到愤怒,此时的哭声与撒娇时相比,声音更高,甚至有些尖厉刺耳。
我很难过:宝宝感到难过的时候,哭泣的声音听起来也是比较低沉的,有点像呜咽声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生病不舒服的哭泣:
如果小宝宝生病了,因为感觉很不舒适,哭声会比平时尖锐,往往还哭个不停或者是一阵阵地哭闹。同时,宝宝还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、脸色不好,有时还会带肢体动作,比如握拳、蹬腿、抓挠某个部位等等。
我肚子不舒服:常见的疾病中,急腹症和肠叠套的哭闹比较典型,是一阵阵的大声嚎哭,宝宝表现得十分不安、脸色苍白、出汗。
我发烧了:如果是因为发烧引起的哭闹,宝宝也会显得烦躁不安、面红耳赤,用手摸宝宝的额头或身上会感觉发烫。
我耳朵不舒服:如果宝宝一边哭一边用手去抓某一部位,很可能是那个部位存在病症。比如用手抓耳朵,可能是中耳炎、外耳道异物等;用手抓鼻子,可能是鼻子不通气或者鼻子里有异物。
婴儿吃奶量标准
新生儿胃容量与喂奶量相关,而胃容量与宝宝体重也有关。何谓胃容量,通俗来说,就是胃的大小,能够承受多少食物。一般情况下,一位新生儿奶量以30—60毫升为佳,一日需要哺乳6—8次。当然,随着消化能力的完善,需逐渐增加奶量。
3个月以后,新生儿胃容量明显增长,约为100ml,建议每次可以喂食90—120毫升奶,但喂的次数要相应减少。宝宝除了要喝奶,还需要喝水,两次哺乳的间隔可以喂一次,每天喂水量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到正常哺乳。
五招教你判断宝宝吃得饱不饱
说到这里有些妈妈还是有些担心,母乳喂养不可能每次都做到那么精确,小宝宝又不会说话这该怎么办?其实只要你能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要宝宝吃得饱不饱是有迹可循的。
看宝宝体重&身高增长速度
0-3个月的宝宝,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,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,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。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.5千克,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,需添加奶粉,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,需医生指导。如果体重增长过快,就说明你可能喂多啦。
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
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,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,这表示他已吃够了。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,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,且体重增长慢,则表明没有吃饱。
看宝宝的大小便
一般而言,宝宝每天尿湿(湿透)6块以上尿布,说明母乳的量6足够,宝宝吃饱了。
看宝宝的肤色
看宝宝的肤色是否健康、皮肤和肌肉是否有弹性,如果一切正常,那就说明宝宝吃的很饱且很好!
从宝宝下咽的声音判断
宝宝平均每吸吮2-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,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。
7大措施避免宝宝肥胖
其实妈妈们要及时纠正过度喂养的行为,重点是知道宝宝该吃多少,吃了多少,从而保证宝宝合理的进食量。
1.按需喂哺转为按时喂哺
对于新生婴儿来说,按需喂哺是比较科学的喂养方式。而等到宝宝3~4个月大以后,母乳喂养的宝宝会逐渐自觉地做到按时吃奶,间隔时间一般为3~4小时。人工喂养的妈妈也应掌握婴儿一天的配方奶的需要量,一般总量在900~1000ml。
妈妈需要使用刻度精准的奶瓶、水杯等喂哺道具,做到喂奶、喂水数量心中有数;也避免了孩子一哭不加分析就毫无节制地喂奶,从而喂出一个肥胖儿来。
2.辅食不可过早添加
三四个月的婴儿还不该添加泥糊状食物--米粉、蛋黄、粥等食物。这是因为一方面婴儿消化系统还不能消化这些食物,在缺乏淀粉酶时,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可能在肠道发酵产酸,刺激肠道而造成腹泻;另一方面就算是孩子消化道能接受这类食物,过多能量的摄入最终会导致肥胖。
6~12个月可以每天保证600~800mL的奶量,继续母乳喂养,逐渐给宝宝补充一些非乳类食品,首先添加谷类食物(如婴儿营养米粉)。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(如米糊、菜泥、果泥、蛋黄泥、鱼泥等);
7~9月龄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(如烂面、碎菜、全蛋、肉末);
10~12月龄时,大多数宝宝可逐渐转为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。
每天应安排有水果。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、不放盐、不加调味品,食用油也要控制少量摄入。
3.辅食喂哺定时定量
随着宝宝长大,他能吃的食物种类不断增加,一些家长就怕宝宝挨饿,也不时地往小嘴里面塞些食物。其实,这样零零星星地吃东西,会使胃肠道超负荷工作,引起胃肠功能紊乱。因此,在幼儿期家长应该对宝宝的饮食进行定时和定量,两顿正餐之间一般保持4个小时左右,中间可加一顿点心。
最好的方法是,妈妈为宝宝选择有刻度的安全喂食碗,轻松掌握宝宝每次的进食量,并根据宝宝的需要随时调整,逐步帮助培养宝宝定量和适量的规律用餐习惯。
4.自做辅食新鲜安全又营养
从小养成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挑食、偏食,爱吃方便食品和零食,喜欢外出就餐等会造成孩子热量摄入过多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。
妈妈可以充分利用研磨碗等辅助工具,自己在家为宝宝做辅食。自做辅食能够保证原材料的新鲜,越是新鲜的食物营养素保持得就越好。
5.制定固定的就餐时刻表
点心和正餐对于满足幼儿生长需求同等重要。制定一个固定的就餐时刻表,包括早餐、早点、午餐、午点、晚餐和晚点,让孩子知道一天每隔2-3小时就会有食物供应,以确保他们不会挨饿。避免在固定的2餐间发放食物。如果孩子有一餐没吃,他/她只能等到几小时后才会得到下一餐。
6.营造轻松的就餐氛围
就餐时应避免分散注意力。吃饭时关掉电视,也不允许宝宝边玩边吃。有的妈妈用玩具、电视做为孩子吃饭的奖励,导致宝宝为了有机会玩乐而暴饮暴食。
妈妈还可以根据宝宝年龄利用吸盘碗、易握学食碗的帮助,让孩子自己进食。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如水果、蔬菜等,做成适合孩子抓握的片状、条状、块状,以及其他可爱有趣的形状,引导孩子一手握碗的手柄,一手自主进食。
7.不要将食物作为奖惩的道具
切忌用甜点进行哄骗和引诱,或扣押甜点以示惩罚。不要将食物用作一种慰藉,这可能造成孩子将食物当成安慰物,万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就用吃东西来安慰自己。
马上就要过年了,在这里也要提醒妈妈们,不可以因为过节而过度放纵宝宝,避免暴饮暴食带来的消化不畅问题哦~总之,妈妈们要学会读懂宝宝的需求,科学喂养,才能养出一个健健康康的宝贝。